UVC是紫外線嗎?還是UU軟膏?
不過在電子產業中,UVC是USB Video Class的簡稱。這樣的技術規範,讓影像產品在不需安裝任何驅動程式,就可以隨插即用,包括網路攝影機、DV攝影機、影像擷取裝置、數位相機等。例如電腦週邊產業中,如果Device和Host兩端都遵守這套遊戲規則,作為Host的PC不用再額外灌入驅動程式,透過USB連接,電腦就可以輕鬆抓到這個Device。就像我們去3C 賣場,隨便選購一支Webcam,將它直接插上電腦,不管OS是Windows、MAC還是Linux,基本上都可以作用。
↓UVC系統概念圖
UVC IP camera 的架構,早在2005年芯傳國際(Silicon Data) SD9168-2和松翰(Sonix) SN9C 120已經聯合推出以USB1.1為接口的UVC IP Camera 。但當時候網路SOC處理器太慢再加上是USB
1.1,所以當時用這種方案做出的IP
camera, Client端至多只能收到640x480
20fps。價格夠低廉,宣稱BOM
COST 可以低於US$xxx,在當時候很多網通廠積極的投入,但做出來的產品也只能當成玩具看待。
網路處理器SOC功能也越做越強,該有的網通功能也依依的的被整合到SOC 晶片中。上次拆了Dlink 居家監控系列的IP camera ,發現他們也採用UVC概念已經做出了不同款項的產品。它們捨棄了傳統廠商採用的多媒體SOC晶片。採用雷凌(Ralink) 網路處理器SOC當作是主系統晶片,而前端接的就是UVC webcam 帶MJPEG 壓縮的Device。
USB Bridge雖然目前只有MJPEG,但也會進化到H.264 Bridge。因為未來電視會內建Skype,做居家視訊溝通,Skype要求PC cam Bridge要求走H.264的串流壓縮。由於是跟著量大的市場走,可想而知到時候的H.264 Bridge 價格也許會秤斤秤兩的賣。
H.264進化版的2005年低價IP Camera 芯傳國際+松翰的模型會不再現呢?
↓傳統IP Camera 系統概念圖
↓UVC IP Camera
系統概念圖 (壓縮和通訊是分開的兩段機制,以USB橋接)
以USB通道加入設計,第一個好處是將Image Sensor端模組化,減少技術阻力。長期觀察監控設備廠生態,發現網通廠背景對於IP Camera網路連線較在行,而以CCTV為基礎的廠商做出的IP camera,對於影像調校比較在行。UVC的方案可讓影像及網路處理分工合作,順利整合不同專業,調和技術差距,擴大競爭力。
若以現行多媒體壓縮晶片為主控的研發架構,欲匹配使用不同款式影像感測器,牽涉到廠商自己有沒有能力更換Sensor,能否順利光學影像調校,勢必投入不少「人月成本」;如果廠商不想自己花耗人月成本,就必須請第三方系統開發設計公司協助;這期間可能聽從第三方公司建議,為了要支援某款Sensor,加收不太便宜的Royalty。UVC其中一項最大好處,就是讓影像感測處理端,及硬體壓縮兩端能模組化設計。不論用什麼前端影像Sensor,只要順利接上Host就可使用,讓研發速度加快,達成Sensor模組化的專業分工。擅長影像模組的製造商可以跨平台,不論採用哪種中後段運算的SoC,有效減少相容性問題。
而加入UVC設計的第二個好處,對於網路處理器與系統設計掌握度較高的廠,可採用此方案達到硬體成本降低的目的。言下之意,製造商可直接使用較高檔Webcam,其後端連上網路處理器,這就成為一台成本非常低的簡單IP Camera。
其他傳統多媒體壓縮晶片能達成的設計,現今採用UVC網路處理器SoC也多能做到。比如Video Server、IP Camera、影像擷取卡。
↓UVC IP攝影監控隨身看方案示意圖
UVC方式的IP Camera目前無法流行的最大原因,在於監控產品的需求量相對於網通設備明顯較低,一般監控廠商無法得到晶片廠的技術支援;要得到晶片廠商的支援,也僅只有網通廠商有這個方便。相反的,掌握度不高的廠商要研發UVC方案,可能仍需要第三方系統設計公司方案商的協助,但目前似乎很少人看見這機而成為UVC方案商,所以直接影響類似方案的普及。(其實已有安控廠採用)
UVC並非能革命或是取代傳統的IP Camera,因為UVC Bridge功能只有單純的壓縮後傳而已。專業的IP camera 除了壓縮外,還要提供其他專業安控的功能,比如OSD、Privacy Mask、Dual Stream和或智慧型監控等,這些專業的功能是UVC Bridge無法提供。然而,使用UVC方案做出來的IP Camera 在居家監控,或功能要求單純的監控領域似乎仍有機會,並且其設計是便利而富有延伸性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